首页 > 医疗护理> 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

“胃肠道肿瘤”不用开刀也能手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了解一下~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的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的正常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技术。

病例1:内镜下成功切除食管癌病灶

患者李大爷,因“腹胀2月”入院,完善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隆起性病变”,活检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胃镜超声小探头检查提示“部分层面侵及粘膜层、粘膜肌层”。

评估病情,消化内科胡主任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解释病情,家属同意后,医护团队做好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及准备,在麻醉科的共同协助下,胡主任熟练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成功将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考虑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未累积手术切缘”,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病例2:结肠早癌扼杀在摇篮中

患者尹大爷因“腹痛2月”入院,完善结肠镜检查显示“升结肠3.0X4.0cm侧向发育性肿瘤”,胡主任立即与患者家属沟通,拟改变手术方式,需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才能将病变完整切除,患者家属同意后,成功将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绒毛-管状腺瘤,局灶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未累及手术切缘”,考虑为结肠早癌,患者康复出院。

医学小科普

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胡茂东主任在2022年1月共完成8例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包括结肠早癌ESD、食管早癌ESD、胃平滑肌瘤ESD,其中不乏对内镜要求高、位置比较刁钻难掌控的食道、胃底,包括病变较大的结肠隆起,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减少了外科手术创伤大、改变原有消化道结构的缺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ESD在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及消化道早期癌可取得与外科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以下优点:

(1)微创、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标本以供分析;

(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可达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5)在疗效评估方面非常乐观。

总之,ESD是一种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疾病安全、可靠、经济且成熟的方法。

消化内科学科带头

 

姓名:胡茂东

职称:副主任医师

职务:学科带头人、消化内科主任、内镜室主任

简介:中共党员。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治疗,尤其是胃、肠镜下早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ESD),胃肠道息肉粘膜切除术(EMR),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下治疗,肝硬化出血胃镜下套扎、硬化、组织胶栓塞术(ESVD),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内痔硬化治疗,内痔套扎治疗等。率先在青岛市开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精细准断流术,先后在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进修学习,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现任山东预防医学会肿瘤早诊早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青岛市消化内科学会委员会,青岛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

copyright2012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路287号 服务中心: 0532-86190000

邮编:266400 鲁ICP备12020679号 技术支持:365健康在线(青岛信息港健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