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上线 “拆弹专家”巧用T型支架成功“拆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使用“T”型支架辅助,成功完成一例复杂动脉瘤的栓塞,标志着神经外科介入诊疗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病例回顾
一位突发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120救护车送至人民医院急诊,接诊的急诊科医师初诊为“急性脑卒中”,紧急开启绿色通道,行头部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外科治疗。
图:头部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
入院后,神经外科医师杜晓庆接手该患者,此时患者神志恍惚,精神差,伴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杜医生根据患者病史及CT检查判断,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家属沟通后,建议行进一步颅内动脉三维CT检查(CTA)。
颅内的“定时炸弹”
不出所料,三维CT清晰的显示出了患者颅内的动脉瘤。该动脉瘤位于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大小约10mm×6mm,瘤颈宽约5mm,属于宽颈囊状动脉瘤,并且大脑后动脉可能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从动脉瘤上发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图a:主动脉弓上血管严重迂曲;图b、c:红箭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由动脉瘤上发出
不论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还是介入动脉瘤栓塞,都有极高的风险和难度。神经外科团队反复讨论,与家属多次沟通,最终家属选择了相对适合的介入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治疗。
T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
下午6点,介入手术室一切准备就绪,手术由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王坤带领赵鹏、臧家蒙、杜晓庆三位医师实施。
手术按照原计划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很快,造影结果出来了,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动脉瘤上有两个子瘤,考虑为出血部位,并且从动脉瘤上发出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颈内动脉夹角很小,很难进入。
图:红箭为动脉瘤,黄箭为动脉瘤子瘤,蓝箭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此次手术风险极高,对病人来说可能生死就在一瞬间。再次与家属沟通后,决定继续手术,家属的信任给了医护人员巨大的决心和信心!
神经外科介入团队采用“T型”支架技术:大脑后动脉至动脉瘤内释放一枚支架保护,另一枚支架放在颈内动脉覆盖瘤颈,辅助弹簧圈栓塞!

图:大脑后动脉至动脉瘤内释放一枚支架保护,另一枚支架放在颈内动脉覆盖瘤颈,辅助弹簧圈栓塞,栓塞导管放入瘤腔准备栓塞。
终于,在所有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历时5个小时,动脉瘤被致密栓塞,不再显影,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也得到了保留,手术非常成功!

图:栓塞术后造影,动脉瘤致密栓塞,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成功保留
术后情况
手术完成后,患者没有任何功能障碍,CT复查没有再次出血及梗塞情况,第二天恢复正常饮食。
家属拉着医生的手,流着眼泪说“幸亏遇到了你们,才救回我妈一条命来,非常感谢你们!”
这个高难度病患的成功救治,激励着每一个神经外科人,离不开人民医院健共体、院前急救、急诊科、放射科、介入手术室、麻醉科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同样也离不开患者及家属的坚定、理解、信任与积极配合!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联系电话:0532 — 8619 2807/2808
神经外科: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