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有多大把握?
每当到医院看病,每个人心里都没底,我得了什么病?能不能治好?治好以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以后还会不会发作?这些问题会久久萦绕在病人和家属的脑海里,想寻求一个答案,就去问医生吧。可以每当问到医生这种问题,总是得到模棱两可的答案:应该吧、也许吧、我也说不准……医生是专业治病的,为什么不能给病人一个肯定的答复呢?这是因为现在医生都没有医德吗?
不是的,医生不能给病人肯定的答复,是因为上面的那些问题,医生心里也没底。
人体是非常精密的有机体,而且绝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这就导致了,医生以前治过的病人,只能作为后面病人的参考,而不是标准。这就要说到现代医学的本质了:统计学。
没错,医学就是统计学,它根据统计的过去经过观察的病例,来为新发病例提供参考和建议,而不能准确预测新发病例的情况。
一个病人因为转移性腹痛前来就诊,医生做了详细的检查之后说:“你这应该是阑尾炎。”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过去几十年里发现的跟你类似的病例,有大约80%的病人最后确诊为阑尾炎,根据这种统计结果,我初步判断你得了阑尾炎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我不能100%保证。
病人通常会问:“阑尾炎怎么治?”
医生会说:“可以打针,可以做手术。做手术的把握大一些。”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几十年里有记载的阑尾炎治疗记录中,有打针打好的,有做手术做好的,根据统计,打针打好的比例远低于做手术做好的。对于你这个个例,也许打针能打好,也许打不好,我说不准,但是做手术把病灶切掉,以后就肯定不会犯阑尾炎了。
接下来还会谈到手术的风险、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病人得到的都是“应该没问题”、“比较有把握”这种含糊的回答,这是因为医生给出的所有建议和方案都是在别人身上统计出来的,针对眼前的个例,谁都不敢打包票。概率再小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了就是100%。
医生的专业在于我们懂得本专业的疾病在统计学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病人来说获益可能性最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个例提供有100%保障的诊断和治疗。这是最基本的医学思维之一,也是医生和患者之间考虑问题最根本的区别。
现在仍有很多患者到了医院喜欢听医生的安排,但是一旦治疗结果不像医生说的“应该”、“也许”那样,就会对医生失去信任。医生能保证的,是尽量提供成功可能最大的医疗。随着医疗模式的进步,医生逐渐从指令式医疗,转变成建议式医疗。病人应该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的疾病,从医生给出的建议中认真选择自己的诊疗方案,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肝胆外科
王玉彬